文章叙述了仿照’捉蛤蟆,鞭数十,驱之别院‘的句式,连相关文字、图片、最新资讯等各方面信息。
(一)
郑人买履(《韩非子》)
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,而置之其坐。至之市,而忘操之。已得履,乃曰:“吾忘持度。”反归取之。及反,市罢,遂不得履。人曰:“何不试之以足?”曰:“宁信度,无自信也。”
1、这则寓言选自《韩非子》中的《 》。韩非,战国末期的 家,是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。
2、寓言,是一种文学体裁。一般用散文或韵诗的形式,讲述带有劝谕或 意味的故事。文章一般较短,却充满智慧哲理。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,主人公多为动物,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。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?试举三个例子: 例: 。
3、这则寓言虽短,但故事情节却完整而生动。试将其划分层次,并概括层意。
4、“先自度其足”、“吾忘持度”两句中的“度”的读音不同,分别是 、 ;意思也不同,分别是: 、 。
5、这则寓言里有一个通假字,请找出并解释: 。
6、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:
(1)郑人有欲买履者。( )(2)至之市,而忘操之( )
(3)市罢,遂不得履。( )(4)宁信度,无自信也。( )
7、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:
(1)先自度其足,而置之其坐
(2)宁信度,无自信也。
8、这则寓言讲述的故事,你觉得生活中会发生吗?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
(二)
幼时记趣(节选)
于墙凹凸处,花台小草丛杂处,常蹲其身,使与台齐;定神细视,以草丛为林,以虫蚁为兽,以土砾凸者为邱,凹者为壑,神游其中,怡然自得。
一日,见二虫斗草间,观之正浓,忽有庞然大物,拔山倒树而来,盖一癞蛤蟆也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。余年幼,方出神,不觉呀然惊恐;神定,捉蛤蟆,鞭数十,驱之别院。
1、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:
(1)于墙凹凸处( ) (2)常蹲其身 ( )
(3)以草丛为林( ) (4)凹者为壑 ( )
2、选文中的通假字是: 。
3、找出选文中的两个成语,并解释。
4、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:
(1) 以土砾凸者为邱,凹者为壑
(2)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
(3) 神定,捉蛤蟆,鞭数十,驱之别院
5、选文中介绍了哪两件趣事?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。
6、选文中能体现儿童非常奇特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的句子有哪些?
7、“我”为什么会“捉蛤蟆,鞭数十,驱之别院”?这与前文喜欢小动物不是互相矛盾吗?为什么?
读了文章仿照’捉蛤蟆,鞭数十,驱之别院‘的句式,连有什么相关的感受或者感悟没,都可以联系我们叙说。